zizi 发表于 2017-4-16 22:47:41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城市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出发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考虑,“海绵城市”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

这个建设理论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然调节能力,将城市建设对自然的干扰降到最低。
园林与海绵城市的结合案例
湿地公园:现在的城市公园主要以疏林草坪、灌木丛、混交林等形式存在,缺乏城市水环境和森林环境,导致河流、湖泊、湿地等对城市雨水积蓄、净化以及滞洪能力下降。在这些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背景下,湿地公园便成为了近几年园林行业内的热门话题。 哈尔滨雨洪公园

这个公园项目位于城市中心,是保护性区域湿地,启动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要将濒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海绵湿地”。

施工时,保护原本湿地的自然演替和进化过程,现存湿地的中心部分不做调整,重新用土丘和池塘构成湿地链,对水资源起到过滤清洁缓冲的作用。

在植物选择上大量运用了乡土水生植物,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多层次种植,主要乔木选用白桦树,高低错落种植,营造出一个自然森林景观。该项目巧妙的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不仅修复了原本的湿地形态,还缓解了城市积水问题。
屋顶绿化:泛指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不与自然土层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的顶部以及天台、露天上的绿化。从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屋顶绿化可以减少屋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对雨水回用起着重要作用。


屋顶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 第一,屋顶绿化具有一定的去除污染能力,将被空气或屋顶污染的水进行一定的净化处理;第二,屋顶绿化能削减屋顶雨水径流量,储存一部分雨水。第三,屋顶绿化可以延长雨水峰值时间。在植物选择方面,以小乔木、低矮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抗风、耐干旱、抗高温、耐粗放管理的植物。
目前在我国屋顶绿化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仅有一些新建房屋有屋顶绿化,而且绿化形式较为简单,生态效益较弱,日后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屋顶绿化将会大量普及。
街头小型绿地:

一种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地形式,它是将小规模的下凹式绿地分散到每个街区中,再将这些通过绿道连接起来。

这种绿地规划形式改变了原本集中型绿地的规划模式,可以在节点中引入雨水花园的设计,搭配干池、草沟等,以达到雨洪调蓄、环节内涝等目的。植物配置上尽量采用水陆长势都不错的植物,比如:狼尾草、鸢尾、千屈菜等,这样即使是在雨季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
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1 建议设计时增加人工湖、喷泉水景等水体面积
近几年随着围湖造田、填海造地等工程增多,导致湖泊江河总面积减少,泄洪能力下降,出现部分地区城内“看海”等现象。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扩大湖泊面积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多使用人工湖、喷泉水景等设计,扩大城市水体面积,加强城市对降水的自动吸收能力,减小城市泄洪压力。2 选择能满足海绵城市特性、具有较好的过滤吸附污染物能力的植物

   根系多、枝繁叶茂、具有较强净化力的植物。例如:芦竹、蒲苇、香蒲、灯芯草、莎草、芦苇等。   具有耐涝耐旱双重特型的植物。例如:斑叶芒、细叶芒、马蹄金、旱伞草等。   观赏性和生态性兼顾,选择相搭配的植物。例如:荷花、萱草、凤眼莲、大漂、美人蕉、姜花、慈姑、黄菖蒲等。3 建设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是在坡度较缓的地区栽种多层次的植物,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适用于道路等不透水面周边,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4 修建植草沟

植草沟可以收集和输送径流雨水,并且可以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植草沟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不透水的周边,城市道路及城市绿地等区域,也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例如:深圳光明新城公园中的排水沟使用的就是植草沟,在转输径流雨水的过程中,将下渗的雨水转为地下水储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绵城市